吳花燕為救弟弟,節約到了極點,長期的營養不良,招來了病魔,去年9月入院治療,因病情加重,13日離世。(取材自都市新聞)
體重僅43斤的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於1月13日去世,年僅24歲。(視頻截圖)來源:YouTube
貴州24歲女大學生吳花燕為照顧相依為命的弟弟,極度節儉、幾乎每天僅花人民幣2元買飯,有時甚至只花1元買白飯拌糟辣椒,導致長期營養不良而病倒。感動無數網友的吳花燕,13日被證實已離世。消息傳來,網友驚嘆:「當今社會還有大學生因營養不良去世?!?!」「這都2020年了,還有餓死的人,這世道…唉…」。
新京報曾報導,吳花燕的身世相當淒苦。4歲時,母親就患重病去世。2014年,吳花燕升入高中時,父親患上肝硬化,因沒錢醫治也撒手人寰。從此,吳花燕和弟弟只能寄宿在同樣很貧困的大伯家,依靠300元的貧困戶低保維持生計。為了省錢過日子照顧弟弟,吳花燕可以說節約到了極點,「最困難的一次是一天只吃了一個饅頭,用糟辣椒拌白米飯吃了5年」。
報導指出,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吳花燕高三身體開始出現明顯的病狀,整日掉頭髮、掉眉毛。在那年,弟弟吳江龍的間歇性精神病又發作了,她為了照顧弟弟,嚴重耽誤了學業,最終只能考入一所當地的職業學院。
吳花燕辦理了助學貸款,又同時找了兩份兼職,每個月能賺600元。本以為日子能逐漸好起來,沒想到病魔開始糾纏上吳花燕。2017年底,吳花燕失眠無力,腳腫起瘡。最後,她連正常走路都成了問題,僅僅幾十米的距離,要休息好幾次才能走完,體重一度跌至43斤(約21.5公斤),身高只有1.35米。
去年9月,吳花燕被送到醫院接受檢查。按照醫生的說法,吳花燕的三個心臟瓣膜都有嚴重問題。但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是否能進行手術都是個問題。此外,手術的費用也高達20多萬(約2.8萬美元)。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吳花燕並沒有打算通知家人,也不只一次地表示要放棄治療。
吳花燕的故事曝光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同學、朋友、各路網友紛紛伸出援手,有人甚至直接捐出半個月的工資。幾天時間,就籌集了47萬元(約6.7萬美元)。
澎湃新聞報導,吳花燕在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療,因病情加重,於去年11月初轉入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13日下午離世,年僅24歲。
對於吳花燕的離世,網友嘆「人間對不住你」;也有網友說「這是誰的錯,我真心想捐錢給真正需要幫助的這些人。可真心不敢捐,怕錢去了其他人的腰包裡。孩子,一路走好。唉這人間走的一遭全是苦難」。
吴花燕即使在去世之后,依然没有获得片刻安宁。1月14号,在吴花燕去世一天之后,围绕她的爱心款使用去向一事引起轩然大波。
公众纠结于善款最终去向,以及她生前的生活有多凄惨,却忽略了这个女孩最本质的一个特征——善良。

吴花燕系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大三学生,父母双亡,与患有间接精神病的弟弟相依为命,随伯父母一同生活。她生活上极度节俭,以致长期营养不良,23岁的她仅1.35米高,体重43斤,且眉毛脱落。2019年10月,吴花燕因心脏瓣膜损伤严重入院,因无钱治疗在网络众筹医疗费。

某慈善机构听说了这个事情后,在没有经过和吴花燕本人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自行发起了筹款。

让吴花燕震惊的是,情况页面的介绍全部都是卖惨的内容,然而这些并没有经过她本人同意。
她的事情被曝光后,她的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她所有身边的人都遭遇巨大压力,甚至被各种网络暴力,网友质问她身边的人:这个女孩都可怜成这样了,身边的人怎么不帮她?
而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通报称,从大一入学到住院,学校为花燕提供的各项帮助约有31740元可以用于日常开支,住院后,学校为她发放了政府资助资金5650元和学校助学金7500元。此时,花燕稳定的经济来源还有一份长期低保,每月730元。

这让她觉得对不起资助过她的亲戚、老师、同学、学校。
她曾向高中老师王珊发微信:“王老师,我又给你抹黑了,对不起……把我写得那样的不堪和伟大……我并不开心,每一张报道发出去我的心口像压着千斤重的石头,使我喘不上气来。

有一位善良的媒体人曾把她的背景和病情报告发送给国外的两家医疗机构,海外医疗机构了解她的身世后很受震动,马上向吴花燕发出邀请,想给她办理出国手续,为她免费治疗。
吴花燕知晓后大动肝火,不但拒绝了海外医疗机构的帮助,还对帮助她的人大发脾气。
吴花燕义正言辞的跟他说:你让我们中国人在国际上丢脸了,我们贵州有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中国可以治好我的病,不需要外国。我不想让我的国家丢脸,我的国家对我很好。随后就把这个帮助他的人拉黑了。

据悉,目前为她募捐的金额已达到百万,远远超过了她本身的需求,她压根不需要这么多钱。
吴花燕生前的这段岁月里一直用积极的心态为手术治疗做着准备。她把好好吃饭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老师同学去看她时,通常会带上各种好吃的。吴花燕努力的把这些东西吃下去,她认为这是回馈帮助她的人最好的方式。

1月14日,她的弟弟吴江龙在遗体捐献证明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照姐姐生前提过的心愿,将遗体和器官捐赠给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中心,供教学、科研及医疗所用。
在贵州省,有一个不幸的女孩吴花燕,母亲在她 4 岁过世,父亲又在她 18 岁时患肝硬化离开了世间,她与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弟弟相依为命,在政府的证明里,他们两个人均是国家一级贫困户。
高三那年,弟弟的病又开始反复,吴花燕自己只好一边照顾弟弟,一边念书,在那段时间,她的头发一直在掉,最终眉毛也掉光了。她吃过很长一段时间辣酱拌饭。
因为患病,吴花燕每顿饭吃的都很少,长期缺少营养,让吴花燕身体极其瘦弱,23 岁的她,身高只有 1.35 米,体重 42 斤(不是公斤,是斤),甚至开始整夜的失眠,脚上经常长包、肿胀,走路都要忍受痛苦,短短几十米也要休息好几次。
去年 9 月,同学去看望她的时候,发现她的病严重,,不顾阻挠坚持背她去医院,发现她三个心脏瓣膜都有严重问题,必须尽早治疗,手术费用需要 20 万。
这个事情本来募捐是应该的,而有公益组织在没有经过和吴花燕本人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自行在水滴筹开启了 60 万筹款,又在微博公益平台微公益上又发起了两期共 40 万的捐款。
1 月 13 日,吴花燕还是因为病情恶化,永远的离开了世间。这时候,大家发现某慈善机构从去年 10 月 30 号募捐完毕以后,所有的 100 万捐款,只给了吴花燕所在医院 2 万块。剩下的 98 万不知去向,这引发了大众对现存慈善机构募捐的强烈质疑。
一、变味的慈善募捐
在吴花燕知生前,她并不知道某平台用她的事情公开募捐。是她从网上得知情况扣主动联系某平台,某平台才和吴花燕进行正式对接。
而让吴花燕一直过意不去的是,某平台在介绍她的情况页面,全部都是卖惨的内容,这些并没有经过她本人同意,这让她觉得对不起资助过她的亲戚、老师、同学、学校。
募捐设定的金额远远超过了她本身的需求,她压根不需要这么多钱。可是募捐已经完毕,吴花燕也只好给大家写一封感谢信,并且告诉大家已经捐得足够了。
也是直到她去世后,大家才发现 100 万捐款,只给了吴花燕所在医院 2 万块。面对质疑,平台在发声明辩解是因为吴花燕身体太差,短时间内不能接受手术,并且政府在吴花燕家人以及政府的建议下,所以只给了医院一小笔费用。
而在政府及时否认干涉捐款使用方法之后,平台在最新声明中又把政府剔除掉了。
从头到尾,一场应该体现大众爱心的慈善活动完全变了味道。
在大众看来,这就是慈善平台借助一个不幸的女孩,在发起集资,而集资后这个平台是要收6%管理费的。
就是说吴花燕得到2万元医药费,而这个平台就收了6万管理费纯利润,剩余的92万还不知道怎么花?
花到哪里去?花给谁,捐款者完全不知情。而捐款者是捐给吴花燕的,捐款完全变了味道。
二、缺乏监管的慈善平台
互联网平台募捐不是新生事务,很多年前就有论坛募捐,但是随着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网络募捐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募捐的范围也很容易的遍及全国全世界。
人多力量大,天文数字的捐款很容易就捐出来了。
而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开始出现。发起募捐的机构,是可以收管理费的。虽然管理费费用本身比例不高,但是在捐款数量巨大的情况下,这笔管理费的绝对额也相当可观,而发起成本只要拍几张照片就可以了。几乎没有什么成本。
于是,就有了水滴筹扫楼招揽客户,病人总是需要治疗费用的。慈善做成了赚取管理费的生意,而这个生意缺乏监管。
于是,更加恶劣的手段就来了,发起募捐有照片情况就行,甚至不需要病人极其家属同意就能募捐,而捐款有多少用到患者身上更缺乏监管。
这个慈善平台就完全变了味道,卖惨赚钱,拿到钱尽可能的少支出,剩下的都是利润。
人们捐款是给不幸者奉献爱心的,不是让慈善平台盈利的,这种缺乏监管的募捐与诈骗有什么区别?
三、大数据与区块链可以避免骗捐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要解决诈骗式募捐还是很容易的。医疗数据已经很多,发起慈善活动,应该以医疗数据为准,医疗花费为准,花费多少捐助多少,让捐款花得有价值。
而资金链条同样可以用区块链跟踪情况,张三捐款100元给李四,用于2020年1月15日做CT的一部分费用,王五捐款给李四,用于2020年1月15日抽血化验的费用,化验的结果是什么。
在现在的技术下,做到这一切并不困难。
同样,收取服务和管理费,一样可以监控,你的服务器支出多少钱,网络流量多少钱,运维几个人,花费多少钱,从善款中抽取多少比例。
或者干脆,BAT这类企业,捐助一部分服务器和网络流量,安排几个员工(BAT把工资作为捐款额)来做这个数据维护工作,随时公开,诈骗式募捐自然也就没有市场了。
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爱心才能不被滥用。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