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公司在2019年前后,出现了一次集体性大调整,纷纷对自己的组织架构“开刀”。
于是乎,巨头们纷纷环视同行和自身,尝试各种调整:向To B转型、押注人工智能、向科技公司转型,管理层更新换代、拥抱年轻人,砍掉包袱、甩掉劣质资产、轻装上阵……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把裁员说的清新脱俗,还能在网上赢得一片喝彩呢?一起来看巨头们的口号!
1
华为:放弃平庸员工
2019年1月18日,任正非连续签署新年006号、007号总裁办电子邮件,对当前环境下,华为人力资源战略重心工作进行了规划,为持续激活组织将加大自我改革和队伍“换血”力度,不惜放弃部分平庸员工,降下人力成本,一切向“作战”靠拢,努力让所有形式主义的不增值管理都消亡。
在讲话中,任正非表示,要对未来经济形势有正确判断,不要带有盲目性,所有工作都要对准“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如果对标没有价值,就应该裁减和放弃一部分工作,让其聚焦。也要放弃一部分平庸员工,降下人力成本。他举例,5G网络的建设将不可能像4G那样势如破竹,由于需求不充分,有可能需要各个突破。
“我们要养活18万员工,每年的薪酬、股票分红超过300亿美金。如果没有产生这么多粮食,如何拿钱来分?”任正非称。
他认为,应对之策是裁减和放弃一部分没有价值的工作,进行组织精简,同时避免过度裁员。他还表示,要让“拉车”的员工比“坐车”的管理者分享更多利益,以确保新来者保持冲锋的干劲。
2
腾讯:结构性优化
腾讯从2018年底召开内部员工大会后,便开始“裁撤中层干部”的计划,裁撤比例10%。据悉这一决定直接来自腾讯的最高决策机构——总办战略会。
此前,在第三次组织结构调整中,腾讯确立了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战略,在人工智能、腾讯云、智慧零售、互联网+、医疗、教育、安全和LBS等行业,大力实行数字化升级。
马化腾就曾发表过一番讲话,其中关于“人才机制”说到:“将帅相当重要,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所以要注重人才梯队的交接班。每个中层干部都一定要培养副手,这是硬性的「备份机制」。你一定要培养,否则我认为你有问题,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后你还这样,那我就帮你配了,你不答应也得答应。”
3
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百度公司曾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表示将加速干部年轻化的进程,选拔更多的8090后年轻人进入管理层;另外,百度还正式推出了高管退休计划。
李彦宏在邮件中透露,鼓励狼性。狼性文化一直是华为推崇的,但李彦宏直接借过来用了。他认为,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狼性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适合。“这三点跟我们简单可依赖的文化没有冲突。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嗅觉,需要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需要群体奋斗。其实早期的百度就是这样,交给你的活你不仅能干到公司里最好,还能干成中国最好,干成世界最好。而那个时候困难要比现在多很多,交给你不掉链子你才可依赖,你没有干好怎么叫可依赖?”
淘汰小资。关于这一点在微博上被讨论得最多。李彦宏说:“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4
蔚来: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
蔚来汽车裁员重点涉及海内外研发、市场等部门。蔚来公关部的负责人则回应:“其实企业人员优化提升效率的工作是一直都在做的,早几年初创期这方面的工作粗放一些。随着技术积累的阶段性完成,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企业完成上市,企业在体系优化、人员优化、效率提升方面的工作也都是在进一步加强的。”
蔚来副总裁朱江也称:“我们确实在做局部优化,提高运营效率。从今年一季度就开始了。”
5
科大讯飞:提前吃饭的员工需要被优化
有科大讯飞员工在互联网表示,自己一个部门90%都被裁掉了,科大讯飞都没给出一个具体的优化标准。此次的大裁员几乎成了领导看人下菜,铲除异己的大好机会,裁员与否完全与个人的能力高低毫无关系,实在是让不少人对科大讯飞寒心。
此外,最让广大员工感觉不忿的是,一些高层使用考勤打卡异常、提前就餐等手段威逼恐吓员工主动离职,省掉一切补偿。HR各种忽悠员工,事后不认账,不少人已经准备团结起来共同向科大讯飞发起劳动仲裁了。
虽然对此科大讯飞官方回应2019年不存在裁员30%的情况,只是正常的末位淘汰,通过内部的新陈代谢提升战斗力和增强自我造血机制,但根据员工们的反映来看,恐怕并不像高层说的那么简单。
6
京东: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2019年,有京东员工在脉脉上爆料,称京东发布内部邮件,要求坚决淘汰三类人:
1、不能拼搏的人,无论业绩好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员工或者管培生,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2、不能干的人,也就是绩效差的人。3、 性价比低的人,有的人降薪。这三类人都要淘汰掉或协商解决掉。
后来京东给了回应称这是片面解读。刘强东曾说:不让因病穷三代的事发生在京东。那么,京东HR就是提前动手了。
7
马云: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放话称阿里不但不会裁员,还会继续开放招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番话在2019年让人温暖……
但是,在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时,他现场讲话:“我希望在座的阿里人,未来30年,每年至少向社会输出1000名十年以上的阿里人”?
这就体现了马云的说话技巧,说白了不就是每年开除1000名阿里巴巴员工吗?
妙不可言,马云完胜!!!
(文章来源:中外管理)
“快年末了,我却被公司裁员了……”
“我太羡慕体制内的人了……”
“现在行情不好啊,工作不好找,我都怀疑我自己了……”
如果这些话出自某个在职场混迹多年、对工作丧失激情的中年男人,似乎并不是难以理解。但是,这些话来自一批985院校毕业的学生,曾经的他们头顶名校光环,现在却苦恼于一份稳定的工作。
没了平台,你或许什么都不是。
有人说,现在这么不景气,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回过头看看这两年,各行业裁员消息频出,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裁员风浪更是一波高过一波。
时代的变迁越来越迅猛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年代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年代
( 一)
裁员潮又来了
一张2019年上半年15家中国上市银行的员工数量表
宇宙最大行工商银行裁员人数最多
银行不是躺着就赚钱的银行吗
然鹅
( 二)
一边是海水
与裁员潮相对应的
A股目前有超过30家的上市银行
从提供的银行薪酬对比表中
其中平安银行
仅有北京银行
而就个人工资来说
一边在疯狂减员
( 三)
我们再来看看
1
柜员
2
这类人员也是在被裁的范围
3
这些人员在所有企业中
但有被裁的
比如交行
银行这个传统企业里的巨无霸正在全面开始转型
如今
( 四)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
记得以前马云常说一句话:
从移动联通到微信
而互联网
未来你可能会面对这一幕
没有保安
这不是科幻
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
凡所过往
在此进程中
作者:投资者的日常
链接:https://xueqiu.com/4170101283/13241935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源:凤凰网财经
有人说互联网红利早就该过去了,裁员是大势所趋,早晚的事罢了,毕竟资本寒冬下每个互联网企业都不好过。
但是,也不能急于下如此悲观结论,互联网行业真的有此一劫吗?
大量裁员:疑“蓝海”已成“红海”
其实互联网公司裁员其实也算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是这两年似乎成了“主旋律”了。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不少互联网公司的裁员就已经开始引发网友的关注讨论,BATJ等大企业更是焦点。
2018年8月,媒体爆料拉勾网内部发生大规模人员流动,裁员人数从中高层到基层在200人左右。
2019年2月,网易就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员,其中网易严选30%-40%;农业品牌部接近50%;教育产品部从300裁至200人以下,此外还有公关部也进行了40%左右的裁员。总体人数从1400人裁至900人。
2019年3月,腾讯开始裁减一批中层干部,而整个腾讯大概有200多名中层干部,裁员比例大概为10%左右。
2019年3月,滴滴在全员会上宣布“过冬”,进行裁员15%,其裁员总人数达到2000人。
2019年4月,京东被曝将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或高达25多名员工中的8%,即接近1.2万个工作岗位,部分团队的员工人数可能裁减至一半。早在今年2月份,京东被曝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
此外还有苏宁、知乎、趣店、锤子科技、唯品会等一系列公司。据腾讯新闻10月21日报道,今年新浪阅读裁员比例或高达90%。与此同时,一些外企也开始进行大量裁员,如甲骨文公司。
总部在美国的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排名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在今年5月份,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首批裁员约900人,这些员工被告知在半个月之内必须签字离开。在3月份就有消息称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将整体裁撤。
图源:搜狐
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裁员举措使得行业内人人自危、焦虑不安。互联网寒冬论也言之凿凿,是否真正如此呢?
当然,各大企业并不承认自己在进行大裁员,只是在搞“优化”而已。这批搞“优化”的企业中就包括阿里巴巴与华为,比如缩招和停止社招。
图源:百度
今年4月份,任正非表示为避免部门过度裁员以及去外面过度招新人,“公司已经发文停止对一般性岗位的社招,谁偷偷社招,要处分、问责。”
而这正是首次承认华为停止一般性岗位社招。去年年末,华为否认流传的《关于落实公司人才供应策略的决议》,“除特殊情况外,华为公司原则上停止普通社会招聘,以应届生和内部流动代替,不在优秀往届生、关键稀缺人才以及公司专项招聘范围之内的,各部门不得发放offer,特殊情况需经轮值董事长审批”。
而阿里、京东的手段也如出一辙。
当然,在裁员消息一被爆出后,这些公司分分钟就能给你出一个声明来否认这些“不实消息”。
实在瞒不住的也能给你列出来一堆理由,例如,内部经营管理不善、资金周转不灵等。也不排除有的公司确实是在进行末位淘汰、优化结构,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
对于这一现象,同时也才存在互联网市场人才饱和的说法。
总之,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大裁员时代似乎确实已经来临。
高薪与危机共存:该何去何从
虽然互联网寒冬的论调越唱越高,但是前赴后继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员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许多应届毕业生还是会选择“危险系数”较高的互联网行业,这主要可以从互联网行业的待遇和薪资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除了国企以外,相较于其他公司,互联网企业的各种福利是非常吸引毕业生们的。例如,谷歌的三个月“离开时间”(员工可在三个月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旅行、休息等完全自由,当然不带薪。)阿里的发放置业贷款(员工最高可贷款30万)甚至是腾讯的各大晚会,明星云集。
并且,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进行校招的时候为了吸引优秀的毕业生也煞费苦心。动不动就是好几万的“签字费”,租房补助、包食宿等,以及进入企业以后各种小福利也是数不胜数。
图源:百度
除此之外,互联网企业不像部分企业一样,在公司需要熬个几年十几年甚至需要靠“关系”才能爬到上层。在互联网企业,只要你实力确实过硬,肯努力,一两年内晋升是没问题的。
另一方面,就是钱的问题了,当然也是关键问题。
在今年秋招中,互联网行业薪资普遍上升,其中技术型人才更是市场的“香饽饽”,例如算法工程师、前后端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争抢的对象。
下面是2019年秋招部分互联网公司薪资
所有数据来自校招薪水公众号
通过数据发现, 本科的java、C++、前端、后台开发,硕博的算法、AI、机器学习等岗位在校招时十分吃香,薪资普遍在30w朝上。
这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确实是诱惑力十足,钱的魅力足以证明一切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校招中, 算法岗位十分火爆,许多互联网公司都说相较于研发等其他岗位,今年面算法岗的人实在太多了。算法一直都是投递的热门,但是实际从近两年起,应届生市场的算法整体供给就一直大于需求。
根据数据来看,2019年校招算法岗的薪资确实要高于其他岗位。从2016年人工智能大火的第一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算法,越来越多的人应聘算法,导致算法岗位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面试的人数多不代表招的人就多,以面试人数来判断岗位是否饱和是不合理的。今年秋招算法岗虽然依旧火爆,但是许多互联网公司进行了缩招,招的人数少了,更优秀的自然脱颖而出,并不影响算法岗的平均薪资,甚至可以说薪资有提高的趋势。
而面临裁员也同样如此,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被需要的。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只会走向死亡,而员工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无法在内部立足。
面对这种行业趋势,即将毕业的应届生们,以及对互联网仍有兴趣的年轻人们,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未来有方向有规划,清楚地知道进入这一领域的风险性,有风险才有挑战。
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寒冬”面前,别忘了穿厚点。
即使“寒冬”来临,也别“冻”着自己
看完这么多互联网公司不断裁员,但是在校招时仍进行“抢人大战”,那么在这次裁员浪潮中,裁掉的究竟是哪些人呢?
例如keep这次裁员,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为应届毕业生。其他一些大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也有进行优化,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公司处理了一大批“不干实事”的人。
大裁员引发了一大批人的“中年危机”,毕竟人至中年拖家带口且不说,各种房贷车贷压身,如果此时被突然裁员,则是生活的暴击了。
而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年轻小伙伴们,是否已经被互联网寒冬论给吓退?如果你仍想进入这个行业,那么如何在“寒冬”来临的时候,避免“冻”伤自己呢?
我相信,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任何企业都需要的人。
而核心竞争力是自己的“杀手锏”,即便是不幸被裁员,也能独善其身。那么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在校招中脱颖而出呢?
1. 扎实的基础
如文章前面所说,算法岗在今年秋招中一枝独秀,竞选人数众多,但网上某招聘大佬说90%直接被Pass掉了。
原因是很大一部分面试者过度包装简历,一问细节,全部露馅,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算法原理都说不出一二。这些人只是在算法火爆的时候跟风一拥而上,比如花几个月甚至是几十天的时间报个培训班就往简历上写。还有不少看到算法岗的吃香,硬是非得从非CS科班转过来做算法,基础非常差。
因此真正的实力是第一步。
2. 大厂实习
很多应聘者纷纷表示,BATJ等大企业出来的候选人,靠谱率更高。这些人往往手里都有多个offer,感觉被疯抢的样子。因此,实习经历对校招影响很大。
对于大二、大三、研一、研二的同学来说,如果在保证学业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参加日常实习。即一些公司在紧急缺人的时候,在特定时间会招人来干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这种实习通常面试难度不会太大,虽然最后转正留下的几率较小,但是能积累经验。像百度、头条这些岗位很多,可以把握机会。
而大三、研二的暑期实习也是进入大企业的一种途径,暑期实习的要求会比秋招稍低,而转正的机会也会大很多。
3.简历
简历是至关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是所有面试的敲门砖。有的同学并非能力不行,只是在写简历的时候没有分清侧重点。简历中最重要的是内容与应聘岗位的匹配,如果不考虑岗位需求而将所有的经历/技能进行罗列,很容易被打上“不专不精”的tag.
图源:百度
因此,在校招中很忌讳海投的行为。可以提前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公司,绝对自己的简历进行修改,有的放矢,成功的机会也会提高。或者有机会的话可以请教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前辈帮助修改,突出自己的亮点。
其实任何行业都会经历所谓的“寒冬”时期,有上升必有下降,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在不可控的大环境之下看清趋势、修炼自我,毕竟,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