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债券(Death Bond)
“作为新的债务替代工具,华尔街的天才们正在加紧开发“死亡债券”(Death Bond)这个产品。“死亡债券”的核心就是把人死以后的人寿保险补充金倒腾出来。投行们会找到有人寿保险的人,他们会建议说,人寿保险是死后给别人花 的,为什么不现在就拿出来在自己有生之年用呢?这个建议几乎是人人都会受到诱惑的,投行们将200张左右的人寿保险单集成打包成资产抵押债券(ABS), 在华尔街卖给投资人。卖出人寿保险的个人通常可以得到相当于自己全部保险金的20%~40%的现金,而购买死亡债券的投资人则需要支付这笔钱并按月继续支付保险金,直到保险人去世,然后所有保险金都归投资人。保险人死亡越早,投资人收益越大。所以投资人是掐着秒表等待保险人死亡。投资银行在中间提取 5%~6%的费用。”
——摘自《货币战争》
死亡债券
今年(2007年)5月,当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衰退时,许多金融界大亨聚集在纽约的一场讨论会上,商谈崭露头角的下一个新奇投资:死亡债券。死亡债券实际上是“保单贴现证券”的简称。不管名称是什么,这都是华尔街从未涉足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投资概念。
美国约有9000万人拥有寿险,但许多人认为保费太贵,还有一些人甚至选择提前兑换现金。“保单贴现”就是向人们提供把保单卖给投资人的机会,投资人持续支付保费,直到保单出售人死亡时,投资人收取保险金。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个残忍的有关保险统计的赌博:死亡来得越快,其所收获的利润越丰厚。这种交易多数由被称为保单贴现提供者的小型当地公司来操作,他们过去主要是把保单卖给对冲基金。现在,华尔街看到了其中的巨额利润,于是建立保单池,发行债券,并将债券卖给养老基金、学院捐赠基金以及其他职业投资人。如果市场像华尔街预期的那样发展,普通的对冲基金将很快也能参与进来。
一剑如风
2018.06.30 18:26 转帖发表在 猫眼看人
美国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在他的推特上发言:“当我们美国与任何国家做贸易动辄都要损失数十亿美元的时候,贸易战是好事,而且也很容易赢——比方说,我们与某个国家有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且让对方更强大,我们干脆不再与它贸易,这就是大胜,多简单!”
啥意思呢?
美国大统领这句话的背后是什么呢?
纵观2017年全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让口口声声声称要保护美国劳工、美国人优先的美国总统情何以堪?
这么一来,我似乎深刻地明白了,为什么2017年到2018年初人民币汇率急剧升值……
可惜,美国大统领是软硬不吃。
就在X去美前夕,川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铝箔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合计最高可能超过180%;就在X在美期间,白宫更是声称美国境内钢铁和铝业公司一直遭受不公正对待,所以祭出大杀器: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这个美帝的大商人统领,耍起横来可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啊,一点儿也不给咱们留情面!
有人说了,贸易战是两败俱伤,Who怕Who啊?
没错,的确是两败俱伤,但也要区分伤重和伤轻的。
从博弈论的角度考虑,如果一国打算发动贸易战,确信能够杀敌1000、自损800,那么他就更有动力去压迫对手就范,而对手会由于担心受伤更重,就会做出更大让步。
这就像两个人打架,如果大家都知道打架的结果是A损失一根手指头,B损失一条胳膊,那么相对而言,B就是弱势一方,A就会顺理成章地压迫B来接受一些让步条件。所谓“伤重的”,就是贸易占比比较高的那个!
那好了,我们来看看中美两国贸易占比谁的更重
2月份,中国政府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去美之前,在汇率上先送大礼包,小媳妇心态满满:你看你看,我们的汇率已经升值这么多了,今年贸易逆差一定会缩小。大统领息怒息怒,千万不要开打贸易战!中美关系互为依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开不了谁,这事关世界稳定和全世界人民的幸福云云……
显然,是中国更有可能让步而非美国更有可能让步——这个让步的方式,除了本国商品出口被对手征收重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货币升值了!
这才就是过去一年多来,在最不该升值的时候(无论是资产价格还是净外汇储备量上看),人民币却持续升值一年多的真正原因!
为了一改2015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趋势,维持币值上升,中国政府甚至不惜“饮鸩止渴”,通过让企业发行债券借入美元的方式来维持人民币强势。关于这个,笔者曾经在“人民币升值,饮鸩止渴还能撑多久”一文中进行过说明。
更糟糕的是,最近几年,国内企业在境外发债,大部分都是Tesobonos债券。
我猜,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Tesobonos债券,但实际上,这个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是鼎鼎大名。
1995年,墨西哥为什么会爆发债务危机?
起因就是Tesobonos债券!
1997年泰国为何爆发金融危机?
起因还是Tesobonos债券!
Tesobonos债券不仅引爆了泰国金融危机,而且横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最终酿成著名的“97亚洲金融危机”。
根据百科的说法:Tesobonos债券是一种以第三国货币计价(主要是美元)的债券,国际金融机构以外币形式(主要是美元)为某国政府或企业进行短期的外币债券融资,却以该国货币为计价单位支付债券的利息,但到期后本金仍然需用第三国货币支付。
这个解释有点绕,让我们用墨西哥债务危机发生的时间顺序举例来解释一下。
在1995年债务危机爆发前一段时间,因为墨西哥比索与美元汇率绑定,而美元债相比比索债借贷成本低许多,一时间墨西哥政府和企业都热衷于在境外发行那种以美元计价、但用美元支付本金+即时汇率换算后的比索支付利息的债券——这就是Tesobonos债券。
例如,某企业年利润大约是20%,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入1000万美元经营企业,约定年利率10%,这样每年就需要支付100万美元利息,但这100万美元利息要根据当时的汇率用比索支付。因为当时墨西哥股市和房地产也处于上涨期,很多企业就大量借入这种短期的Tesobonos债券来炒资产,赚得盆满钵满。
企业拿到这1000万美元,因为要在国内用,当然就折算成比索。1995年之前,比索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稳定于3.4:1,这就意味着每年要支付340万比索利息,借钱之后企业每年经营利润有680万比索,支付340万比索当利息之后还有340万比索的利润,经营正常。
谁知道,1994年底,比索汇率开始贬值,墨西哥政府起先还用美元外汇来硬扛汇率,但此后由于比索抛售压力太大,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比索兑美元汇率进一步贬值到7.3:1,企业每年需要支付730万比索,经营利润远远不够支付利息,众多企业破产,金融危机爆发……
1994-1997年初美元兑墨西哥比索汇率的变动情况(作者博客)
1995年1月10日,墨西哥股市狂跌11%。到3月3日,相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说白了,Tesobonos债券就是一种与汇率密切相关的中短期外债,若本国货币处于升值阶段,发行该债券的企业和政府会因货币升值而减少实际支付利息,但当该国汇率下跌时,企业的偿债压力会大大的增加。
1997年,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的诱因也是Tesobonos债券。
1997年7月,泰国面临着500亿美元Tesobonos债券到期的问题,而泰国央行只有300亿美元外汇储备,随着泰铢的贬值,金融危机迅速爆发并蔓延至整个亚洲国家。
正因为这种短期债券利率偏高,而且非常容易因为汇率波动而导致债务风险,所以,Tesobonos债券在国际上还有一个大名:死亡债券!
现在,全球最大的Tesobonos债券聚集在中国,而且很多与房地产有关!
2010年以来,渴求资金的中国房地产商,例如碧桂园,宁愿以18%的融资利率从海外借入美元,并在境外大量发行中短期的私募债,但约定还本付息均按照即时的汇率支付人民币。因为人民币2014年之前处于升值趋势,以10%年利率的1年期Tesobonos债券为例,汇率6.4的时候借了1亿美元;1年后汇率升值到6,到期本金加利息不过1亿美金+6000万元人民币,债务负担并不重。
正因为考虑到持续多年的人民币升值,美元债利息远比国内借债低,所以很多企业大量发行,甚至很多企业通过发行美元债来进行金融套利和资产投机。
2016年底以来,美国政府一直以贸易战威胁中国操纵汇率,逼迫中国货币升值。在压力之下,人民币确实在不该升值的2017年以来持续升值近10%,而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企业再次开始大量借入Tesobonos债券——因为,中国目前依然拥有庞大的净外汇储备,而且执行严格的资本管制,特别是在川普贸易制裁的大棒之下,人民币的升值假象至少在短期内还可能继续维持。在升值之后,这些借了大量Tesobonos债券的企业负责人好像显得“英明”无比……
然而,这些庞大的Tesobonos债券,从逻辑上讲,都是埋伏在人民币汇率里滴滴答答倒计时的隐形炸弹。如果接下来某天央妈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撑人民币汇率,人民币突然一次性贬值,这些企业有没有可能把裤子都输掉呢?
根据中国大陆外管局的报告,截止到2017年3季度,中国大陆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8900亿元人民币(等值5861亿美元),占35%;短期外债余额为72598亿元人民币(等值10939亿美元),占比65%,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tesobonos债券。
下图就是2001-201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外债余额与外汇净储备的变动图。其中可以清晰的看出,2016年底以来中国表面上外汇储备的增加,背后实质上是外债的更快增加,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Tesobonos债券。算下来,中国的外汇净储备2014年以来一直在持续下降。
接下来,就资产和人民币价格来看,中短期内有两种可能:
1、像日本1990年代初迄今一样,强行保持汇率强势,但经济陷入衰退,股市和房市阴阴地跌下去;
2、像墨西哥和泰国一样,汇率在撑不住的某个时段突然大幅贬值,企业大量违约,爆发一场中小规模的金融危机。
(深度,重磅)只懂得央妈口袋里的几万亿美债?解密 Tesobonos 金融核武器
华尔街见闻 2018-02-23
Tesobonos 债券是 1994 的墨西哥债券引申开来的,指的是一种由第三国计价(主要是美元)的债券,其具体运作原理是:
国际金融机构以外币形式(主要是美元)为某国政府或者企业进行外币债券融资,双方约定以美元或其它第三方货币做为计价单位,但是却以该国货币为计价单位支付债券的利息。因此的 Tesobonos 债券,即墨西哥债券,又叫死亡债券。
实际上该债券本质是一种以本国货币作为利息偿付的中短期外币贷款。
但是因为是债券而非贷款,而且由于计价单位的原因,该债券在制度层面上并没有严格的风险对冲约束和风险计量监管制度,因此在宏观层面上很难发现和防范。看似很简单的方式隐含着核弹一样的风险:
一是借贷利率极高,据公开的新闻报道,借贷利率一般都超过 12%,导致债务负担过重。
其次是汇率风险,由于借贷过程需要经过两次货币兑换,因此本币的汇率出现升值或贬值,都会影响债务的成本。一旦本币发生较大贬值、与利率叠加,那么短期内会迅速推升债务的成本,从而导致融资企业出现兑付危机。
因为是债券而非贷款,这种汇率风险相对隐匿,除过企业本身管理者的预见性洞察外,其或有风险很难受到现有企业会计等企 业制度层面的监管和防范。
这种债券的好处是,当借入国的货币处于升值的时候,发行该种债券的企业和国家会因为货币升值而减少实际支付的利息,从而实际上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了其债 务负担。但是同时当该国汇率下跌时,企业的偿债压力将会大大的增加。
同时在宏观层面,如果大量企业发行该种债券,无形当中会有巨额的第三方货币(主要是美元)流入国内,而且其中大多数会出现在 " 经常项目 " 而非 " 资本项目‘下, 从而在表面上加重该国的贸易顺差,促使该国货币的升值。同样,在该债券到期之后,外币的流出也会加重该国货币的贬值幅度,而货币的贬值,又会进一步增加剩 余借入该种债务企业的偿债压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获取大量利润甚至促使该国货币体系的崩溃。
墨西哥 Tesobonos 死亡债券如何爆发:
墨西哥 1994 年左右发行了大量的 tesobonos 短期债券,墨西哥货币用比索支付利息。
如果比索兑美元升值,那么发债方所要支付的比索就少,而如果贬值,债务就会不断上升,而这又反过来造成比索贬值压力。由于当初几乎没有人相信比索 贬值,所以此类债券发行量非常大。
1994 年 12 月 19 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本国货币比索贬值 15%。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外国投资者疯狂抛售比索,抢购美元,比索汇率急剧下跌。
12 月 20 日汇率从最初的 3.47 比索兑换 l 美元跌至 3.925 比索兑换 l 美元,狂跌 13%。21 日再跌 15.3%。伴随比索贬值,外国投资者大量撤走资金,墨西哥外汇储备在 20 日至 21 日两天锐减近 40 亿美元。墨西哥整个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从 20 日至 22 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 42.17%,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吸收的外资,有 70% 左右是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多以 Tesobonos 短期的美元债券为主。资本外流对于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应声下跌。12 月 30 日,墨西哥 IPC 指数跌 6.26%。1995 年 1 月 10 日更是狂跌 11%。到 3 月 3 日,墨西哥股市 IPC 指数已跌至 1500 点,比 1994 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 2881.17 点已累计跌去了 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墨西哥危机爆发以后,迅速的扩展到全拉美国家,引发拉美股市暴动。由于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其他拉美国家经济结构与墨西哥相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沉重、贸易逆差、币值高估等经济问题,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这些国家。
显而易见,墨西哥金融危机 Mexico financial crisis 的 " 导火线 " 是比索贬值,而导火线引爆的炸弹便是 Tesobonos 死亡债券。Tesobonos 债券的爆炸,引爆了整个拉美地区区域性的金融风暴。
亚洲金融危机,亦是由 Tesobonos 短期债券引爆
1997 年 7 月 , 泰国进入这种快速死亡程序 , 500 亿美元的 tesobonos 到期 , 而泰国央行只有 300 亿美元,随着泰国铢的贬值,顷刻间,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包括韩国全部遭到市场猛烈攻击。但是,不幸的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包括韩国也同样持有大量没有对冲的 Tesobonos。
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包括韩国的中央银行在遭到进攻后,都不约而同加入到 " 货币竞争性贬值 " 的行列中,于是经济灾难这个洪水猛兽以 " 大爆炸 " 的速度扩散开来。
这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给东盟地区的经济药方是——紧缩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如果我们单纯从经济理论出发,遇到资本外逃,出台紧缩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考虑到金融理论,再看当时东盟地区存在大量著名的墨西哥式 Tesobonos,出台紧缩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必然引发没有对冲的持有 Tesobonos 的企业加速度破产,这样,又必然引发资本的进一步外逃,事与愿违地加速 " 死亡之旅 "。 当然,最终东盟地区国家全部破产,印度尼西亚货币从 1 美元兑换 2500 印尼盾,暴跌到 1 美元兑换 2 万印尼盾。所以,东盟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备受市场批评。
泰国的 tesobonos 引爆了整个东南亚的经济泡沫,造成了历史上的东南亚经济危机。tesobonos 债券——这个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许多经济泡沫中起着战略作用的东西。
中国是现如今最大的 Tesobonos 死亡债券聚集地
而现如今,全球最大的 tesobonos 聚集在中国,2010 年中国的房地产商最热衷的一件事却是从海外拆借美元资金。以碧桂园为例,向海外融资的利率达到了 18%。国内房地产所发行的离岸私募债和 Tesobonos 债券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以本国货币作为利息偿付的中短期外币贷款。无非是借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再兑换成美元偿还债务。说的具体些:就是今天 1 美元兑换 6.5 人民币,按拆借美 元的利息 15% 计算。
如果借 1 亿美元资金,人民币升值到 1 美元兑换 6 元人民币,到期一年归还的本金加利息是 1 亿美金 4000 万人民币,这个利息并不高。但如果美元对人民币达到 1 美元兑换 10 人民币,这个是时候要归还的本金加利息是 1 亿美金 1.5 亿元人民币,如果都换成人民币结算我们会发现,开始是借了 6.5 亿元人民币,到一年期归还的却是 11.5 亿元人民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海外 融资的房地产企业祈祷。
中国管理层对 tesobonos 债券是否有足够的重视和监管?
从国家层面上,并未找到更多对于 tesobonos 债券的警示和分析报告。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一般性规则中,对 tesobonos 债券并 没有严格的监管和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国内资金结构的流动趋势 上看,外资正在有序的撤离或者为撤离做准备,国内的外汇储备在不断的下降。早期国际金融家们是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而是长期投资的套利。但这远远不够,在实施完套利之后,进一步的给中国企业做了 tesobonos 债券,也就说随着人民币贬值越来越大,而这些 tesobonos 债券的威力将越来越大。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美国极力呼吁中国人民币升值的战略,就是在中国市场大量布局 Tesobonos 金融炸弹。
以墨西哥 1995 年 tesobonos 的债券为例,墨西哥货币用比索支付利息。如果比索兑美元升值,那么发债方所要支付的比索就少,而如果贬值,债务就会不断上升,而这又反过来造成比索贬值压力。由于当初几乎没有人相信比索贬值,所以此类债券发行量非常大。到了 94 年年底,汇率开始动荡,比索开始贬值,墨西哥政府起先还动用美元硬扛汇率,而后由于比索抛售的压力太大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比索进一步贬值,金融危机爆发。
再 1997 年 7 月 , 泰国也被 tesobonos 债券坑了,而这也是导致索罗斯大量卖空泰铢的直接导火索。泰国由于持有大量的美债,被迫卷入这种快速死亡程序 , 泰国央行手上有 500 亿美元的 tesobonos 到期 , 而泰国央行只有 300 亿美元,随着泰国铢的贬值,从而引爆了整个东南亚的经济泡沫,造成了历史上的东南亚经济危机。
中国: 现如今最大的Tesobonos死亡债券聚集地
而现如今,全球最大的tesobonos聚集在中国,2010年中国的房地产商最热衷的一件事却是从海外拆借美元资金。以碧桂园为例,向海外融资的利率达到了18%。国内房地产所发行的离岸私募债和Tesobonos债券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以本国货币作为利息偿付的中短期外币贷款。无非是借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再兑换成美元偿还债务。说的具体些:就是今天1美元兑换6.5人民币,按拆借美元的利息15%计算。如果借1亿美元资金,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6元人民币,到期一年归还的本金加利息是1亿美金 4000万人民币,这个利息并不高。但如果美元对人民币达到1美元兑换10人民币,这个是时候要归还的本金加利息是1亿美金 1.5亿元人民币,如果都换成人民币结算我们会发现,开始是借了6.5亿元人民币,到一年期归还的却是11.5亿元人民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海外融资的房地产企业祈祷。
中国国家管理层对tesobonos债券是否有足够的重视和监管?从国家层面上,并未找到更多对于tesobonos债券的警示和分析报告。在会计准则和企业一般性规则中,对tesobonos债券并没有严格的监管和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国内资金结构的流动趋势上看,外资正在有序的撤离或者为撤离做准备,国内的外汇储备在不断的下降。早期国际金融家们是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而是长期投资的套利。但这远远不够,在实施完套利之后,进一步的给神中国企业做了tesobonos债券,也就说随着人民币贬值越来越大,而这些tesobonos债券的威力将越来越大。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美国极力呼吁中国人民币升值的战略,就是在中国市场大量布局Tesobonos金融炸弹。
墨西哥式著名的Tesobonos这个“快速死亡程 序”。 经济理论上,当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时,中国可以迅速通过人民币贬值10%--15%来解决问题,但我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调整时机。然而,美国极力呼吁中国人民币升值时期,中国市场必然会增加大量的Tesobonos债券,这样,我们再从金融市场看中国经济,届时中国州中央银行需要通过唯一的人民币贬值10%--15%来解决问题时,那么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史上,最庞大和最残酷的墨西哥式著名的Tesobonos这个快速死亡程序发生地区。
所以,大幅度的贬值人民币,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再QE,将更是灾难性的;进退两难,Tesobonos死亡债券,必将借尸还魂。巨大的金融风暴还是按照它的节奏上演,无硝烟的战争正在当下悄然进行。

X(刘X)已归来。
X尚在美境之时,美国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在他的推特上发言:“当我们美国与任何国家做贸易动辄都要损失数十亿美元的时候,贸易战是好事,而且也很容易赢——比方说,我们与某个国家有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且让对方更强大,我们干脆不再与它贸易,这就是大胜,多简单!”
啥意思呢?
美国大统领这句话的背后是什么呢?
纵观2017年全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让口口声声要保护美国劳工、美国优先的美国总统情何以堪?
这么一来,我似乎深刻地明白了,为什么2017年到2018年初人民币汇率急剧升值……
2月份,中国政府的国务委员杨洁篪去美之前,在汇率上先送大礼包,小媳妇心态满满:你看你看,我们的汇率已经升值这么多了,今年贸易逆差一定会缩小。大统领息怒息怒,千万不要开打贸易战!中美关系互为倚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开不了谁,这事关世界稳定和全世界人民的幸福云云……
可惜,谈判效果貌似不佳,不得不赶在两会之前又要派X再去美一趟。临行前为释放足够的善意,照例再送上礼包——中国商务部宣布:终止对原产于美国的白羽鸡征收双反税。
可惜,美国大统领是软硬不吃。
就在X去美前夕,川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铝箔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合计最高可能超过180%;就在X在美期间,白宫更是声称美国境内钢铁和铝业公司一直遭受不公正对待,所以祭出大杀器: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这个美帝的大商人统领,耍起横来可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啊,一点儿也不给咱们留情面!
有人说了,贸易战是两败俱伤,Who怕Who啊?
没错,的确是两败俱伤,但也要区分伤重和伤轻的。
从博弈论的角度考虑,如果一国打算发动贸易战,确信能够杀敌1000、自损800,那么他就更有动力去压迫对手就范,而对手会由于担心受伤更重,就会做出更大让步。
这就像两个人打架,如果大家都知道打架的结果是A损失一根手指头,B损失一条胳膊,那么相对而言,B就是弱势一方,A就会顺理成章地压迫B来接受一些让步条件。所谓“伤重的”,就是在贸易占比中比较高的那个!
那好了,我们来看看中美两国贸易占比谁的更重(见下图)。

中美两国贸易依赖度比较(作者博客)
显然,是中国更有可能让步而非美国更有可能让步——这个让步的方式,除了本国商品出口被对手征收重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货币升值了!
这才就是过去一年多来,在最不该升值的时候(无论是资产价格还是净外汇储备量上看),人民币却持续升值一年多的真正原因!
为了一改2015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趋势,维持币值上升,中国政府甚至不惜“饮鸩止渴”,通过让企业发行债券借入美元的方式来维持人民币强势。关于这个,笔者曾经在“人民币升值,饮鸩止渴还能撑多久”一文中进行过说明。
更糟糕的是,最近几年,国内企业在境外发债,大部分都是Tesobonos债券。
我猜,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Tesobonos债券,但实际上,这个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是鼎鼎大名。
1995年,墨西哥为什么会爆发债务危机?
起因就是Tesobonos债券!
1997年泰国为何爆发金融危机?
起因还是Tesobonos债券!
Tesobonos债券不仅引爆了泰国金融危机,而且横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最终酿成著名的“97亚洲金融危机”。
根据百科的说法:Tesobonos债券是一种以第三国货币计价(主要是美元)的债券,国际金融机构以外币形式(主要是美元)为某国政府或企业进行短期的外币债券融资,却以该国货币为计价单位支付债券的利息,但到期后本金仍然需用第三国货币支付。
这个解释有点绕,让我们用墨西哥债务危机发生的时间顺序举例来解释一下。
在1995年债务危机爆发前一段时间,因为墨西哥比索与美元汇率绑定,而美元债相比比索债借贷成本低许多,一时间墨西哥政府和企业都热衷于在境外发行那种以美元计价、但用美元支付本金+即时汇率换算后的比索支付利息的债券——这就是Tesobonos债券。
例如,某企业年利润大约是20%,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入1000万美元经营企业,约定年利率10%,这样每年就需要支付100万美元利息,但这100万美元利息要根据当时的汇率用比索支付。因为当时墨西哥股市和房地产也处于上涨期,很多企业就大量借入这种短期的Tesobonos债券来炒资产,赚得盆满钵满。
企业拿到这1000万美元,因为要在国内用,当然就折算成比索。1995年之前,比索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稳定于3.4:1,这就意味着每年要支付340万比索利息,借钱之后企业每年经营利润有680万比索,支付340万比索当利息之后还有340万比索的利润,经营正常。
谁知道,1994年底,比索汇率开始贬值,墨西哥政府起先还用美元外汇来硬扛汇率,但此后由于比索抛售压力太大,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比索兑美元汇率进一步贬值到7.3:1,企业每年需要支付730万比索,经营利润远远不够支付利息,众多企业破产,金融危机爆发……

1994-1997年初美元兑墨西哥比索汇率的变动情况(作者博客)
1995年1月10日,墨西哥股市狂跌11%。到3月3日,相比1994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已累计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过了比索贬值的幅度。
说白了,Tesobonos债券就是一种与汇率密切相关的中短期外债,若本国货币处于升值阶段,发行该债券的企业和政府会因货币升值而减少实际支付利息,但当该国汇率下跌时,企业的偿债压力会大大的增加。
1997年,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的诱因也是Tesobonos债券。
1997年7月, 泰国面临着500亿美元Tesobonos债券到期的问题,而泰国央行只有300亿美元外汇储备,随着泰铢的贬值,金融危机迅速爆发并蔓延至整个亚洲国家。
正因为这种短期债券利率偏高,而且非常容易因为汇率波动而导致债务风险,所以,Tesobonos债券在国际上还有一个大名:死亡债券!
现在,全球最大的Tesobonos债券聚集在中国,而且很多与房地产有关!
2010年以来,渴求资金的中国房地产商,例如碧桂园,宁愿以18%的融资利率从海外借入美元,并在境外大量发行中短期的私募债,但约定还本付息均按照即时的汇率支付人民币。因为人民币2014年之前处于升值趋势,以10%年利率的1年期Tesobonos债券为例,汇率6.4的时候借了1亿美元;1年后汇率升值到6,到期本金加利息不过1亿美金+6000万元人民币,债务负担并不重。
正因为考虑到持续多年的人民币升值,美元债利息远比国内借债低,所以很多企业大量发行,甚至很多企业通过发行美元债来进行金融套利和资产投机。
2016年底以来,美国政府一直以贸易战为筹码威胁中国操纵汇率,迫使人民币升值。在压力之下,人民币确实在不该升值的2017年以来持续升值近10%,而因为各种原因,不少企业再次开始大量借入Tesobonos债券——因为,中国目前依然拥有庞大的净外汇储备,而且执行严格的资本管制,特别是在川普贸易制裁的压力之下,人民币的升值假象至少在短期内还可能继续维持。在升值之后,这些借了大量Tesobonos债券的企业负责人好像显得“英明”无比……
然而,这些庞大的Tesobonos债券,从逻辑上讲,都是埋伏在人民币汇率里滴滴答答倒计时的隐形炸弹。如果接下来,某天央妈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撑人民币汇率,人民币突然一次性贬值,这些企业有没有可能把裤子都输掉呢?
根据中国外管局的报告,截止到2017年3季度,中国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8900亿元人民币(等值5861亿美元),占35%;短期外债余额为72598亿元人民币(等值10939亿美元),占比65%,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Tesobonos债券。
下图就是2001-201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外债余额与外汇净储备的变动图。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2016年底以来中国表面上外汇储备的增加,背后实质上是外债的更快速增加,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Tesobonos债券。算下来,中国的外汇净储备2014年以来一直在持续下降。

2001-201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外债余额与外汇净储备的变动图(作者博客)
接下来,就资产和人民币价格来看,中短期内有两种可能:
1、像日本1990年代初迄今一样,强行保持汇率强势,但经济陷入衰退,股市和房市阴阴地跌下去;
2、像墨西哥和泰国一样,汇率在撑不住的某个时段突然大幅贬值,企业大量违约,爆发一场中小规模的金融危机。
作者: 路财主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