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八卦图 |

中天八卦与节令宫晨图
|
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
太极图 |
|
|
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 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 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 表示阴中有阳。 |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 |
先天八卦图 |
|
|
古代流传有伏曦先天八卦图, 这属于先易的范围。 先天八卦讲对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 八类物象分为四组, 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
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先天八卦图,坤震离兑居左,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居右,乾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
-
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
-
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
-
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 |
后天八卦图 |
|
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
洛书 |
|
据说古时有一个三岁小童喜观人对奕, 日日不息,有一日看着看着脱口而出 "这不就是河图洛书吗?" 奕者邀其共奕,小童答道需三日之后方可。 说完回到家中, 悬挂河图洛书于壁,闭门静思。 三日后,与人对奕无往不胜。 |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载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见图)。 前人指出,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北极居中何以能下九宫。前人指出,体为北极,用在北斗,以斗为帝车,言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若根据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的气象变化,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时序。 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点:一。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二。提出了洛书九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的密切关系。三。阐明了"太一游宫"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 序。 |
河图 |
|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
古币占法 |

通常人们用中国乾隆年间古币,如果你身边没有古币,用现代钱币同样可以问卦。因为,卜卦不在乎币质,需要的是虔诚的心理思维。 注意:三枚古币必须一致。 正:标有币值的一面。 反:为另一面。 中国古币:标有汉字的一面为正。
求卜方法 1、将三枚古币合于手中,只能想所要求卜的事,不可有杂念。 2、将合于手中的三枚古币严肃而又虔诚地掷于桌上或地面(桌上、地面必须清洁),连续六次,这就是起卦。并记下每一次几个正、几个反。 3、根据起卦的年、月、日、时排卦。
|
奇门遁甲 |
经云:穷则变,变则通也。动者,生吉凶也。动何能生吉凶?由时间,空间配合而生之差异,配合之妙,自由吉祥;配合不妙,便有凶事。时间,吉日良晨也。空间,方位也。两者合之,古人之奇门遁甲者也。 奇门遁甲的产生与军事切切相关,自古被称为帝王之学。其用途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法术方面,主要是道教中的玄学,如遁法、隐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风唤雨。其二实择吉占验,用来预测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有利,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不利。 遁甲之法,以甲乃太乙人君之象,为十干之首,常隐于六仪之下(六仪者,戊己庚辛壬癸也),故谓之遁甲。所畏者,庚金也。金能克甲木,庚为七煞之首也。乙乃甲之妹,甲以妹乙嫁于庚,乙与庚合而能救甲,故乙为一奇。丙为甲之子,丙火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丙为二奇。丁为甲之女,丁火亦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丁为三奇。 奇门遁甲的具体应用,是通过排局布盘来进行的。所谓排局布盘就是按照不同的年份、节令、时辰,将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九星(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九神在洛书九宫上布出适当的组合,依此判断吉凶方位。所谓局,有阳遁九局和阴遁九局共十八局。排遁甲盘分为八个步骤: 1.查排演时辰的干支 2.定阳遁还是阴遁 3.排地盘 4.排天盘 5.排九宫 6.排八门 7.排九星 8.排九神
奇门遁甲之书,成于周朝,后经军事家、政治家、儒道佛三教中高人不断进行修补,一直以秘本单传,文字深奥,难以理解。
|
骆经畲序
杨叔和序
观夫世界之广大,宇宙之奇妙,人事之渺茫,若可知,若不可知,虽圣人亦不敢以论断定也。然一春一秋,物故者新;一昼一夜,花开者谢。废兴成毁,盈虚依伏;大而名利,细而饮啄。默察一切,冥冥中似有定之者,故圣人不敢以论断定者。今可于中仄盈亏之象,五行生克之理之中,求之而百不失一焉。余始对于命运,乃深信而不疑。曩岁因事至申,访韦子千里于其寓,论往指来,不爽禾黍。且评语简明透澈,以少胜多。非深于道,明于理,通于儒,洞明乎世事者,弗能也。然余有感焉,江湖述士之流,恒籍此为生,理既不明,语亦鄙陋,大雅君子,为之不齿。命理之学,晦而不彰,安得如韦子者作中流之砥柱耶。今韦子学益进,出其馀绪,编印《命学讲义》一书问世,蒙示全稿,吟诵之余,觉奥邃详明,裨补后学,余尝有志于斯而未能,今又有鞭策之者矣。敢不勉旃,敢不勉旃。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响往之,爰书此以归。韦子其乐而教之乎,是有命焉,非余所敢望也。
公元一九三四年七月杨叔和于蚌埠大淮报馆
顾乃平序
韦子千里,少负奇才,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挟君平术,为人权衡,谈必微中。与之语世道,辩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常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饱学老成,固非世俗所能望其肩背,且慷慨好义,忧世疾愤,辄尝论世道崎岖,人心险诈,魑魅咨肆,魍魉横行,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挽狂澜之乏术也,予讽之日,徒言无补于事,空谈不如实行,君抱稀世之才,挟君平神技,曷不将命学公开,广为宣传,使人人得知命理。预识趋避之道,槽权己衡人,两相裨益,彼魅魁魍虽炽,或得稍敛其迹,未始非治标之一法也,我子曷不图乎?君闻言奋然起曰:诚如子言,余当知所勉矣。乃毅然决然,将所学供献于世人,创办命学函授于韦氏命苑,未及匝月,成绩裴然,国中闻风响学者,日必数十起,而笔政冗繁,案续劳形,虽日以继夜,案头常积卷盈尺,渐臻精力不继,辄对之汉曰:余不胜其劳矣。而欲罢涌者其奈何?窃相与忧而莫能相助。于是转辗焦思,若有所得,即欣然谓韦子曰:君不将函授讲义,收集成册,发行单行本问世,如要则于君可一劳永逸,于学者不啻躬沐教诲,岂非一举二得者耶,君以为可,乃夜发书,焚膏继晷,将手编讲义,重行逻辑,补遗拾漏,去腐存菁。其间皆根据先哲之立言,参以一己之实验,提纲摘要,纂言扣玄,发人所不敢发,道人所未曾道,由浅显而入于深奥,一气贯通,不愧为学命梯范。夫韦君年少好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识广学博,著作等身。其生平所述甚宏,具为精警硕论,独于此命学讲义尤多,焉见付梓在即,出版有期,其不纸贵洛阳,不胫而走者,我不信也。
公元一九三四年甲戌仲秋季日顾乃平谨识于淞滨逸庐
韦千里自序
禄命之学。由来已久。如言数理者。言星辰者。言子平者。以常情测之。佥依据于了平一书。夫命不可信乎。唐吕才有言。长平坑卒。曷尝共犯三刑。南阳贵人。未必尽逢六合。命不可信乎,南史沈攸之尝言。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以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然则命之可信与否。其精微奥妙。寂静感通。诚不易言也。吾侪读古人书。研摩命理。无非求际遇之顺利。声誉之畅达。素位而行。有从不背。要皆修身之一助耳。丁兹人心浇薄。世道衰微。讲求命运。更应趋吉避凶。免非就是。为常务之急。余不敢谓之命。只谓推命而已。溯行道以还。所见富贵之命固多。贫贱之命。实亦不少。兹特先集百余则。公诸同好。并加批注。籍为研究之资。至因革损益。论短评长。皆折衷于典籍。若云创作。则吾岂敢。如莹巨硕宏文。进而教之。更幸甚矣。
民国乙亥夏日浙江嘉兴韦千里谨识于春申寓次。
起例问答
问:何谓十天干,十二地支。
答: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为十二地支。
问:何谓六十花甲子
答:十天干,十二地支以次联贯,即构成下列六十花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甲申、己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己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问:四柱是否指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答:然,每柱一干一支,四柱共四干四支,即俗所谓八字是也,例如
甲子(此年柱也)
丙寅(此月柱也)
乙丑(此日柱也)
己卯(此时柱也)
问:假如今年癸酉,其人三十七岁,何以知其所生一处为丁酉。
答:此非用推年法不可矣,推年之法多端,干支分推,较为简便,详述如下:
推所生之年干
必先将其人岁数之零数,从今年天干起,逆推至若干位,即以其干,为生年天干。(岁数若为整十无零,则作十数论)
例如三十七岁,七为零数,今年癸酉,自癸至丁,逆数是得七位(癸一壬二辛三庚四己五戊六丁七)即知所生之年,天干值丁。
推所生之年支
必先将其人岁数除十二,视其余数若干,从今年地支起,逆推至若干位。即以其支为生年地支。(若除尽无余,即作十二数论)
例如三十七岁,除三个十二,尚余一数。今年癸酉,酉属第一位,即知所生之年,地支值酉(合观上例,可以知为丁酉年生,即以丁酉两字,排入年柱可也)
又如四十八岁。除四个十二,并无余数。故必须作十二数论,今年癸酉。
自酉至戌,逆数适得十二位(酉一申二未三午四巳五辰六卯七寅八丑九子十亥十一戌十二)即知所生之年,地支值戌。
又如四十岁。除三个十二,尚余四数今年癸酉,自酉至午,逆数适得四位(酉一申二未三午四)。即知其所生之年,地支值午。
问:如甲子年,自元旦至除夕,是否始终作甲子推算。
答:未可固定。盖推年以立春为标准,其区别有三也。
(一) (一)(一) 在本年立春后生者,即以本年之干支,排为年柱。
(二) (二)(二) 在本年立春前生者,即以上一年之干支,排为年柱。
(三)在本年十二月立春后生者,即以下一年之干支,排为年柱。列例如左下:
例一
假定三十七岁,正月初二日亥时生人。照今年癸酉计算,三十七岁,当为丁酉。万年历载明是年正月初二日戌时立春,是亥时在戌时之后,已过立春,即以本年干支,丁酉两字,排为年柱。
例二
假定三十七岁正月初二日酉时生人,照今年癸酉计算,三十七岁,当为丁酉,万年历载明是年正月初二日戌时立春。是酉时在戌时之前,犹未立春。应以上一年之干支,丙申两字,排为年柱(丁酉上一年为丙申)。
例三
假定三十六岁,十二月二十四日已时生人,照今年癸酉计算,三十六岁,当为戊戌,万年历载明是年十二月二四日辰时立春,是已时在辰时之后,已过立春,应以下一年之干支,已亥两字,排为年柱。(戊戌下一年为己亥)。
问:每年十二月建,是否固定。
答:此诚固定也。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问:如甲子年,正月建寅,固知其为寅月,然何以知其丙寅月。
答:此非用推月法不可矣,推月之法,先须熟读歌诀,歌曰:甲己之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甲己之年丙作首,甲年己年之正月,皆为丙寅,二月皆为丁卯,三月皆为戊辰,余类推,乙庚之岁戊为头,己年庚年之正月,皆为戊寅,二月皆为己印,三月皆为庚辰,余类推,丙辛必定寻庚起,丙年辛年之正月,皆为庚寅。二月皆为辛卯,三月皆为壬辰,余类推。丁壬壬位顺行流,丁年壬年之正月,皆为壬寅,二月皆为癸卯,三月皆为甲辰,余类推,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戊年癸年之正月,皆为甲寅,二月皆为乙卯,三月皆为丙辰,余类推。
问:甲年正月为丙寅月,是否由初一日至三十日,均作正月丙寅推算。
答:未可固定,盖推月以节令为标准,其区别有三也。
(一)在本月节令后生者,即以本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
(二)在本月节令前生者,即以上月所适干支,排为月柱。
(三)在本月下一节令前生者,即以下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
问:十二月节令,异同如何,请详言之。
答:正月立春节,二月惊蛰节,三月清明节,四月立夏节,五月芒种节,六月小暑节,七月立秋节,八月白露节,九月寒露节,十月立冬节,十一月大雪节,十二月小寒节。
例一
如癸卯年三月初九日卯时生,万年历载明是年三月初九日辰时清明,是卯时在辰时之前,犹未清明(即未进三月节)应以二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列式于下。
癸卯 (年)
乙卯(月)
例二
如癸卯年三月初九日辰时生,万年历载明是年三月初九日辰时清明,是辰时已交清明(即已交三月节),应以三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列式于下。
癸卯(年)
丙辰(月)
例三
如癸卯年十一月二十日丑时生,万年历载明是年十一月二十日丑时小寒,是丑时已交小寒,(即已进十二月节),应以十二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列式于下。
癸卯(年)
乙丑(月)
例四
如癸卯年正月初八日卯时生,万年历载明是年正月初八日辰时立春,是卯时在辰时之前,未过立春(即未进正月节)不独癸卯年作壬寅推(癸卯上一年为壬寅),且须以壬寅年十二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癸卯年正月之上一月,即壬寅年十二月。)列式于下。
癸卯作 壬寅(年)
癸丑(月)
例五
如癸卯年正月初八日辰时生,万年历载明是年正月初八日辰时立春,是辰时已交立春(即已进正月节),应以癸卯年正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列式于下。
癸卯(年)
甲寅(月)
例六
如癸卯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生,万年历载是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立春是申时在未时之后,已过立春(即已进下一年之正月节),不独癸卯年作甲辰年推(癸卯年下一年为甲辰),且须以甲辰年正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癸卯年十二月之下一月,即甲辰年正月)。列式于下。
癸卯作 甲辰(年)
丙寅(月)
例七
如癸卯年十二月二十日午时生。万年历载明是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是立春。是午时在未时之前,犹未立春(即未进下一上之正月节),仍以癸卯十二月所遁干支,排为月柱,列式于下。
癸卯(年)
乙丑(月)
问:推日之法如何?
答:较推年推月,皆为简易,只须查看万年历,即知所生之日,是何干支。例如癸亥年正月初八日生人,是年万年历所载。
申(初一日为庚申)
正月小庚 午(十一日为庚午)
辰(廿一日为庚辰)
既知初一日为庚申,屈指顺推,则知初八日应为丁卯矣(庚申初一辛酉初二壬戌初三癸亥初四甲子初五乙丑初六丙寅初七丁卯初八),即以丁卯两字,排为日柱,列式于下。
癸亥(年)
甲寅(月)
丁卯(日)
问:假如甲子日寅时,何由知其为丙寅时。
答:此非用推时法不可矣,推时之法,先须熟读歌诀,歌曰: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己还加甲,甲日己日之子时,皆为甲子,丑时皆为乙丑,寅时皆为丙寅,余类推。乙庚丙作初,乙日庚日之子时,皆为丙子。丑时皆为丁丑,寅时皆为戊寅,余类推。丙辛从戊起,丙日辛日之子时,皆为戊子,丑时皆为己丑,寅时皆为庚寅,余类推,丁壬庚子居,丁日壬之子时,皆为庚子,丑时皆为己丑,寅时皆为庚寅,余类推。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戊日癸日之子时,皆为壬子,丑时皆为癸丑,寅时皆为甲寅,余类推。
问:请述十天干之阴阳。
答:甲丙戊庚壬皆为阳,乙丁己辛癸皆为阴。
问:大运部位从何起点,请详述之。
答:其起点皆根据所生之月建,如男命所生之年,天干属阳,或女命所生之年,天干属阴,运皆顺行,男命所生之年,天干属阴,或女命所生之年,天干属阳,运皆逆行。
例如:男命甲子年,丙寅月生,甲属阳,运皆顺行,当从丙寅月建起点,顺推而下。第一部运为丁卯,第二部运即为戊辰,以次递进,列式于下。
(第一部运)丁卯
(第二部运)戊辰
(第三部运)己已
(第四部运)庚午
(第五部运)辛未
(第六部运)壬申
又如男命乙丑年戊寅月生,乙属阴,运皆逆行,当从戊寅月建起点,逆推而上,第一部运为丁丑,第二部运即9为丙子,以次递退,列式于下。
(第一部运)丁丑
(第二部运)丙子
(第三部运)乙亥
(第四部运)甲戌
(第五部运)癸酉
(第六部运)壬申
又如女命乙丑年戊寅月生乙属阴,运皆顺行,当从戊寅月建起点,顺推而下,第一部运为己卯,第二部运,即为庚辰,以次递进,列式于下。
(第一部运)己卯
(第二部运)庚辰
(第三部运)辛巳
(第四部运)壬午
(第五部运)癸未
(第六部运)甲申
又如女命甲子年丙寅月生,甲属阳,运皆逆行,当从丙寅月建起点,逆推而上,第一部运为乙丑,第二部运,即为甲子,以次递退,列式于下。
(第一部运)乙丑
(第二部运)甲子
(第三部运)癸亥
(第四部运)壬戌
(第五部运)辛酉
(第六部运)庚申
问:行运岁数,如何推算,亦请详述。
答:运若顺行,从生日生时,数至最近未来节之日时,运若逆行,从生日生时,数至最近已往节之日时,每三日为一岁,每一日为百二十天,每一时为十天,如离节三日,则一岁行运,如离节一日,则落地百二十天行运,离节一时,则落地十天行运,每足三日,方算一岁,且须扣算清楚,某年某月某日时交运,不得混称几岁,列例如下。
例一
男命甲子年正月十五日子时生
甲子(年)
丙寅(月)
戊辰(日)
壬子(时)
男命阳年干,运皆顺行,从月建顺推而下。
(第一部运)丁卯
(第二部运)戊辰
(第三部运)己已
(第四部运)庚午
(第五部运)辛未
(第六部运)壬申
运属顺行,数到最近未来节之日时,生立春后,最之未来节即是惊蛰,万年历载明是年二月初二日寅时惊蛰,由正月十五日子时,数至二月初二日寅时,共十六天又二时,(正月小)以三天为一岁折之,即知为五岁多一天二时,应在五岁百四十日后起运,每一运管十年运管十年,故第一部运,五岁起行,第二部运,为十五岁起行,列式如下。
五岁丁卯
十五戊辰
二五己巳
三五庚午
四五辛未
五五壬申
自甲子年正月十五日子时计算,必至己巳年正月十五日子时,(乙丑一丙寅二丁卯三戊辰四己巳五)。方算五岁足,再加百四十天,即知为己巳年六月初五日,始行第一部丁卯运,以次递推,其为己卯年行第二部戊辰运,己丑年行第三部己巳运,显而易知,盖一运管十年,而十干亦周而复始也,若简称每逢己年六月初五日子时交换,亦可。
例二
女命甲子年正月十五日子时生。
甲子(年)
丙寅(月)
戊辰(日)
壬子(时)
女命阳年干,运皆逆行,从月建逆推而上。
(第一部运)乙丑
(第二部运)甲子
(第三部运)癸亥
(第四部运)壬戊
(第五部运)辛酉
(第六部运)庚申
运属逆行,数至最近已往节之日时,生立春后,最近之已往节,即是立春,万年历载明,是年正月初一日巳时交立春,由正月十五日子时,数至正月初一日巳时,共十三天又七时,以三天为一岁折之,即知为四岁多一天七时,应在四岁百九十日后起运,每一运管十年,故第一部四岁起行,第二部十四岁起行,列式如下。
四岁乙丑
十四甲子
二四癸亥
三四壬戌
四四辛酉
五四庚申
自甲子年正月十五日子时计算,必至戊辰年正月十五日子时,方算四岁足,(乙丑一丙寅二丁卯三戊辰四)再加百九十天。即知为戊辰年七月甘五日子时,始行第一部乙丑运,以次递推。其为戊寅年行第二部甲子运,戊子年行第三部癸亥运,显而易知,盖一运管十年,而十干亦周而复始也,若简称每逢戊年七月廿五日子时交换,亦可。
问:何为五行。
答:金木水火土是也。
问:五行之生克如何。
答: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问:请述十天干,十二地支之五行。
答:甲乙寅卯皆为木,丙丁己午皆为火,戊己辰戌丑未皆为土,庚辛申酉皆为金,壬癸亥子皆为水。寅辰已申戌亥为阳,子丑卯午未酉为阴。
问:十二地支,中藏何物。
答:子中藏癸水,丑中藏己土,辛金,癸水,寅中藏甲木。丙火戊土,卯中藏乙木,辰中藏乙木,癸水,戊土,巳中藏丙火,戊土,庚金,午中藏丁火,己土,未中藏乙木,己土,丁火,申中藏庚金,壬水,戊土,酉中藏辛金,戌中藏辛金,丁火,戊土,亥中藏壬水,甲木。
问:何为财,官,印,食,比,劫,伤,杀。
答:皆五行生克之代名词也。
问:请述财官印等之构成。
答:生我者,阳见阳,或阴见阴,为枭神。阴见阳,或阳见阴,为正印。我生者。阳见阳,或阴见阴,为食神。阴见阳,或阳见阴,为伤官。克我者,阳见阳,或阴见阴,为七杀。阴见阳,或阳见阴,为正官。我克者。阳见阳,或阴见阴,为偏财。阴见阳,或阳见阴,为正财。仝我者。阳见阳,或阴见阴。为比肩。阴见阳,或阳见阴,为劫财。
问:再请举例明之,我字指何物。
答:我字即日干,例如甲木日干,遇丁火,甲为阳木,丁为阴火,甲木能生丁火,丁乃我生而阳见阴,即伤官也,又如辛金日干,遇乙木。辛为阴金,乙为阴木,辛金能克乙木,乙乃我克而阴见阴,即偏财也,特立表于后,以便检查。
天干财官印等检查表
日干 |
比肩 |
劫财 |
枭神 |
正印 |
偏财 |
正财 |
七杀 |
正官 |
食神 |
伤官 |
甲 |
甲 |
乙 |
壬 |
癸 |
戊 |
己 |
庚 |
辛 |
丙 |
丁 |
乙 |
乙 |
甲 |
癸 |
壬 |
己 |
戊 |
辛 |
庚 |
丁 |
丙 |
丙 |
丙 |
丁 |
甲 |
乙 |
庚 |
辛 |
壬 |
癸 |
戊 |
己 |
丁 |
丁 |
丙 |
乙 |
甲 |
辛 |
庚 |
癸 |
壬 |
己 |
戊 |
戊 |
戊 |
己 |
丙 |
丁 |
壬 |
癸 |
甲 |
乙 |
庚 |
辛 |
己 |
己 |
戊 |
丁 |
丙 |
癸 |
壬 |
乙 |
甲 |
辛 |
庚 |
庚 |
庚 |
辛 |
戊 |
己 |
甲 |
乙 |
丙 |
丁 |
壬 |
癸 |
辛 |
辛 |
庚 |
己 |
戊 |
乙 |
甲 |
丁 |
丙 |
癸 |
壬 |
壬 |
壬 |
癸 |
庚 |
辛 |
丙 |
丁 |
戊 |
己 |
甲 |
乙 |
癸 |
癸 |
壬 |
辛 |
庚 |
丁 |
丙 |
己 |
戊 |
乙 |
甲 |
地支财官印等检查表
日干 |
比肩 |
劫财 |
枭神 |
正印 |
偏财 |
正财 |
七杀 |
正官 |
食神 |
伤官 |
甲 |
寅 |
卯 |
亥 |
子 |
辰戌 |
丑未 |
申 |
酉 |
巳 |
午 |
己 |
卯 |
寅 |
子 |
亥 |
丑未 |
辰戌 |
酉 |
申 |
午 |
己 |
丙 |
巳 |
午 |
寅 |
卯 |
申 |
酉 |
亥 |
子 |
辰戌 |
丑未 |
丁 |
午 |
巳 |
卯 |
寅 |
酉 |
申 |
子 |
亥 |
丑未 |
辰戌 |
戊 |
辰戌 |
丑未 |
巳 |
午 |
亥 |
子 |
寅 |
卯 |
申 |
酉 |
己 |
丑未 |
辰戌 |
午 |
巳 |
子 |
亥 |
卯 |
寅 |
酉 |
申 |
庚 |
申 |
酉 |
辰戌 |
丑未 |
寅 |
卯 |
巳 |
午 |
亥 |
子 |
辛 |
酉 |
申 |
丑未 |
辰戌 |
卯 |
寅 |
午 |
巳 |
子 |
亥 |
壬 |
亥 |
子 |
申 |
酉 |
巳 |
午 |
辰戌 |
丑未 |
寅 |
卯 |
癸 |
子 |
亥 |
酉 |
申 |
午 |
巳 |
丑未 |
辰戌 |
卯 |
寅 |
问:地支内所苦藏之字,其财官印绶,推法如何?
答:与推天干相同,详参天干财官印等检查表,按干,支,花甲子,排命,排运,五行,生克,财官印绶等,为推命之起端,学者不可不知,且不可不熟读,否则如作文之不谙题目,文章何由而成。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